您好,欢迎来到我的气体网! [登录] [免费加入会员]
扫一扫

服务热线:

400-9010-776

充分尊重安全生产的客观性 ——浅论义马气化厂“7·19”重大爆炸事故

概要: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“7·19”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已有月余。其间,社会上对事故原因的种种猜测甚嚣尘上,不乏混淆视听的言论,以看似高深的理论将该起事故导入不可知的境地,甚至全面质疑过程管控、标准化建设、双重预防机制等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,理性客观的声音逐步占据上风。

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,笔者就“7·19”重大爆炸事故谈一点个人认识,那就是要“充分尊重安全生产的客观性”。在安全生产面前,我们唯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采取客观有效的措施,减少人为选择与辨识对风险管控系统的干扰。


系统化安全管理绩效不可否认


事故发生之前,义马气化厂的安全绩效、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是有目共睹的。该企业曾连续安全运行3400天,有70多名注册安全工程师;拥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和管理体系,包括互联网数据平台、SIS系统、HAZOP分析等,企业可以在过程管理中执行各项要求;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验收;获评河南省2019年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(单位)。


更早些时候,义马气化厂还被评为河南省十佳科技型最具竞争力企业、河南省节能减排示范企业,河南煤气集团也曾被评为河南省2009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。


以上数据来自10年的统计。个人认为,经得起10年考验的投机作假行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。我们无法检验义马气化厂的安全工作规避了多少事故,但应尊重义马气化厂为安全做出的努力。这也从侧面说明,建设安全标准化体系、双重预防机制、过程管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良好安全业绩。



遗憾的是事故还是发生了


遗憾的是,虽然过去安全业绩可圈可点,但事故还是发生了。


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该事故的通报指出,经初步调查分析,事故直接原因是空气分离装置冷箱泄漏未及时处理,发生“砂爆”,进而引发冷箱倒塌,导致附近500m3液氧贮槽破裂,大量液氧迅速外泄,周围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条件下发生爆炸、燃烧,造成周边人员大量伤亡。


通报还强调,义马气化厂净化分厂2019年6月26日就已发现C套空气分离装置冷箱保温层内氧含量上升,判断存在少量氧泄漏,但并未给予足够重视,认为监护运行即可。7月12日,冷箱外表面出现裂缝,泄漏量进一步增大,由于备用空分系统设备不完好等原因,企业仍坚持“带病”生产,未及时采取停产检修措施,直至7月19日发生爆炸事故。


或许是10年优良的安全业绩,麻痹了各层级对安全的警惕神经,让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做了选择、打了折扣,最终酿成惨剧。笔者想提醒各企业,事故的发生从不会顾忌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顶着多少光环,一旦客观条件达到,瞬间就会发生。就像当一块小石头从天而降砸向一个没戴安全帽的人头,他仰头对石头说:“我已经10年都按照规定戴安全帽了,就这一次没戴,求求您别砸我了,好吗?”石头绝不会因这句话而产生任何偏移。这就是安全生产的客观性。


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


当事故发生后,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,不仅反思我们“怎么了”,更要反思该“怎么办”。


笔者认为,像义马气化厂这样一套已经久经考验的空分装置,在技术上已没有太多认识方面的缺陷,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直接而低级的,就是将人的意识特性强加到了客观的安全生产,是人的“做选择、打折扣”干扰了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作用。我们如何做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呢?个人认为,除持续强化现有管控措施以外,还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。


一是充分利用当前自动化、智能化科技成果,从设计开始打造智能化装置,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,消减人为因素干扰。


自动化、智能化系统的应运,不仅可以规避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及监控失误,同时可以有效规避决策人员的投机心理对系统运行的致命伤害。笔者注意到,目前有些中小型空分项目已经可以实现远程管控,所有现场运行都可通过智能化体系来实现。


如果采用了远程管控手段,当出现类似义马气化厂空分装置这样的设备异常状况时,就能够避免人工干预,按照既定程序停车。当然,单独对一个孤立的空分系统做这样的考量意义不大,还得结合上下游关系,从整体性的角度考虑智能化、自动化的布局与设计。另外,从智能化换人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的角度来说,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
二是优化工艺布局,确保安全距离。从义马事故通报和监控视频可知,硕大的空分冷箱倒塌落地后,周边出现三联爆,冷箱倒塌导致附近500m3液氧贮槽破裂,大量液氧迅速外泄,周围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条件下发生爆炸、燃烧,造成周边人员大量伤亡。能不能通过合理的工艺布局与适当的安全距离来规避爆炸与燃烧呢?笔者近期走访了几家空分单位,液氮储罐、液氧储罐与冷箱之间的距离都是紧凑的,这种距离是否合理、是否有优化空间等,值得我们深思。


三是预估硬件设施的生命周期,开展预防性设备维护。工业化发展到今天,我们已经具备了对设备所用材料、加工制作工艺等之于设备寿命的影响进行统计的基础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、材质分析及数据模拟等技术,对在役设备进行统计分析,形成数据库,进而预估设备寿命周期,对市场上通用的设备进行生命周期认证,对重复使用的材料、设备等进行再评估,藉此开展预防性维护,做到超前管控。


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我们应将事故教训作为安全发展的有力推手,客观对待安全生产,并采取客观措施进行事故预防。

资料来源: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

  1. 我的气体网-气体产业链垂直电商交易平台 www.myqiti.com


热门资讯